闫振中文简历2018闫振 性别:男 出生年月:1987年6月 民族:满族 政治面貌:中共党员 籍贯:河北省承德市 联系方式:+86 132-6990-1732 电子邮箱:yanzhen20071239@126.com 通讯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(100037) 工作经历 2019.07-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教育背景 • 2016.07-20190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博士后 • 2011.09-2016.07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博士 •2007.09-2011.07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士 研究领域 •内蒙古石炭-二叠纪碳酸盐建造的时空分布及其古气候和古环境意义 在高精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的基础,恢复碳酸盐岩建造的形成模式,探讨其与古环境和古气候间的关系 •山东寒武纪微生物岩的形成机制及古环境意义 恢复凝块石多级构造间的叠置模式及其古环境意义,探讨凝块石和叠层石的不同生长机制 承担科研项目 •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(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),山东寒武纪张夏组凝块石沉积特征及环境意义,2017.07-2020.06 代表论著 • Zhen Yan, Jianbo Liu*, Yuanlin Sun, Haifeng Wang, Baoqi Huang, 2017.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s of Late Pennsylvanian-Early Permian carbonate mud-mounds at the Shangdan section, Inner Mongolia. Palaeoworld, 26(4): 612-630. • Zhen Yan, Jianbo Liu*, Yoichi Ezaki, Natsuko Adachi, Shengxian Du, 2017. Stacking patterns and growth models of multiscopic structures within Cambrian Series 3 thrombolites at the Jiulongshan section, Shandong Province, northern China. Palaeogeography, Palaeoclimatology, Palaeoecology, 474(10): 45-57. •闫振, 刘建波, 2016. 灰泥丘研究综述: 基于内蒙古石炭纪-二叠纪灰泥丘的思考. 地层学杂志, 40(4): 429-438. • Yoichi Ezaki, Jianbo Liu, Natsuko Adachi, Zhen Yan, 2017. Microbialit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rotracted inhibition of skeletal-dominated reefs in the Zhangxia Formation (Cambrian Series 3) in Shandong Province, North China. Palaios, 32(9): 559-571.
获奖及荣誉 •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 2014.12 •北京大学张昀奖学金 2014.12 •北京大学三好学生 2012.12 •北京大学专项学业奖学金 2014.10 •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2011.03 •北京大学学业奖学金(多年制) 2011.09至今 •东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2010.10 •国家奖学金 2010.11 •东北大学优秀学生 2009.10 •国家奖学金 2009.11 •沈阳市优秀大学生 2008.12 •国家奖学金 2008.11 •东北大学优秀学生 2008.10 •东北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(7次) 2007-2011 社会活动 •李四光地质讲师团--成员 2013-2016 • 2013年全国活动科技周暨北京科技周--志愿者 2013.05 |